00

EnPorn 阅213
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多少钱?这个数字或许很难量化,但近年来,一些高校纷纷表示,仅有财政支持已经很难覆盖培养成本。
今年以来,高校迎来又一波“涨价”,包括上海、吉林、四川等多省高校纷纷上调大学新生学费。
比如,上海拟从2023年秋季学年起,将公办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生·学年调整至7215元/生·学年,调幅约33%。对于新生来说,每生每学年学费(两个学期)平均多支出约为1795元。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的2023年预算,多个高校的总经费较去年有很大幅度的上涨。
据统计,清华大学首次突破400亿,以410.93亿元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是浙江大学,首次突破300亿,总经费为309.01亿元;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265.16亿)和北京大学(222.47亿),这4所高校总经费均在200亿元以上。
维持一个学校的运转,需要非常大的成本。一位高等教育研究学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财政拨款,也就是经费,大多是“人头费”,用到教师及科研上。学生自己交的学费实际上是给学生自己花的。现在的学费上涨本质上还在于经济发展情况。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学校也要想办法解决成本问题。
“在中国这样的公立体系内,应该上涨的是研究生学费。一方面提升研究生上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该学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属于高层次的培育。
该学者还提到,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招录规模已经实现普及化,适龄人口大约有57%都能够上大学。发达国家这个数据一般能达到70-80%。这样的背景下,将来入学率肯定还会提升。他对本科生学费上涨持保留态度。


相关文件中称,根据成本监审结果,上海2019-2021年监审的10所高校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年均约为6.4万元,学费约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8.4%。这明显低于规定的“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的上限。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各相关省份大多是根据不同专业制定了不同的学费标准,涨幅高低不一。
大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教育经费是避不开的因素。数据显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对于涨价,网友们态度不一。也有网友认为,至少仍比在国外许多大学上学便宜。
潘松剑曾就此话题有过论述,培养成本膨胀趋势无法遏制,进而引致的学费刚性上涨趋势无法缓解,陷入了“培养成本膨胀→学费上涨→高校扩大开支→培养成本再次膨胀→新一轮学费上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发达国家确定公立大学学费标准有两个“25%”,即受教育者承担的生均成本比例为25%,如生均培养成本为3万元,学费标准为不超过7500元;另一个是大学学费支出不得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超过这一比例会挤占国民的其他消费支出。计算两个25%,取其最小值作为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他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以此测算,7700元学费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约21%,但却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5%。



一些地方奉行“GDP主义”,认为砸钱就能砸出一个世界名校。“现在看来,我们很多大学的建设是超标建设,动辄几千亩校园,几栋豪华教学楼,国家补助用到哪,如果基建都吃没了,那学费肯定要涨”。
“有句老话叫,‘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程方平说,“一些地方不要过于关注高端,现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把基础弄好,不是拿钱堆出来的,也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大学生就能发展了。”

√最后编辑于2023/6/13 6:42

0条评论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