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留》的故事

大江大海 阅590
        本地图书馆借得台湾《传记文学》杂志,读到一篇原南京中央大学的传奇故事,以前闻所未闻,读后极为震撼,满含热泪。
原五四运动学生领袖罗家伦1932年就任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校长后就开始励精图治打造学校,力图建成一所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大学,1935年在雨花台南购地八千亩准备建设新校舍。可1937年卢沟桥事变让他的计划被迫中断。1937年9月起日机连续轰炸中央大学及其他文化设施,罗开始加速部署学校西迁,9月下旬得到政府准迁令后,全校4000多名师生,职工及家属携带学校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共1900多箱,还包括航空系教学所用三架飞机、医学院所用24具尸体以及农学院部分教学所用动物。这些动物都是学校多年耗尽心血培养或者花巨资从欧美各国进口的优良品种,有猪牛羊,马兔犬,鸡鸭鹅等,因为数量太多,只能每个品种迁走一对动物,分别登上民生货轮,“鸡犬图书共一船”,顺长江水路西上,分批向重庆迁移。 
                        

      1937年12初,日军已经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南京,罗家伦是中央大学最后一批撤离南京人员,临走之前他巡视全校,人员与设备财产均已撤之一空,唯有铁心桥、成贤街牧场及操场上的大群牲畜还留下许多,罗情绪低沉,对牧场职工再三叮嘱:日军已经逼近首都,你们已经尽力了,这些家畜家禽,你们可迁则迁,不能迁就由职工自行处理,或吃或卖,或带回家中均可,只要不落入日寇手中就行。最后罗与众人哽咽告别:各位同仁,为国珍重!。  
     

 但中央大学农学院的职工在国难当头之际,人人都充满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爱校热情,他们认为这些良种家禽都是学校多年耗尽心血培养及花巨资购买,是国家财富也是以后教学需要的物质基础。在职工王酉亭带头下,三位技工以及十二位职工在几天内赶制大量木笼,又用学校发的遣散费雇用了四条木船。1937年12月9日,日军已经攻破南京第一道防线打到城墙,此夜王酉亭等四人带12个职工共16人将鸡鸭猪等装进小木笼,再将木笼分别架到马犬牛羊身上,组成一个“动物大军”,人牵手扶赶着穿街走巷,从农学院到下关码头横渡长江,离开即将沦陷的南京。


由于江南大部份地区都被日军占领,日机对长江流域船只狂轰滥炸,动物大军只能从尚无敌迹的江北出发,徒步从江浦、全椒、合肥一线,取道皖西、豫南,进入湖北。长达400多米的队伍行走十分缓慢,每天仅走一、二十里,历时数月之久,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犹如沙漠中的骆驼队,入冬后在许昌正逢大雪,一些兔子死去,但也有两头荷兰牧牛产仔。沿途经常有农民出来围观这些未见过的外国牲畜。他们赶着动物在河南商丘休整过冬,罗家伦也及时给他们汇来盘缠,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才继续上路。 前后历时一年,1938年11月下旬到达重庆,出发时的16人,只剩到12人。那天,罗家伦正好因事从沙坪坝入城,在路上不期然遇到了王酉亭等率领的动物大军,看到这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教职工与鸡鸭牛羊猪的浩荡队伍,罗家伦泪流满面,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道:“在第二年的深秋,我由沙坪坝进城,已经黄昏了,司机告诉我说,前面来了一群牛,驮着箱子是中央大学的,因为他认识赶牛的人,赶牛的王酉亭和三个技工,更是鬓发蓬松,好像苏武塞外归来一般,我的感情激动得不可名状,就是看见牛羊也像看到亲人一样,要向前去和它拥抱”。    王酉亭,吴谦、曹占庭,袁为民等十二位教职工与他们率领的动物大军来到了沙坪坝、回到了已经复校一年的中央大学怀抱,师生闻讯欣喜若狂,齐奔到校门口夹道欢迎历经磨难的教职工与鸡鸭猪马牛。许多师生泣不成声,难以自持。



中央大学的内迁彻底干净,连一鸡一鸭也没留给日寇,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中央大学《鸡犬不留》故事,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壮丽的诗篇。 
未知可有如今东南大学的学子知道当年母校的这段历史。。。。

√最后编辑于2024/6/20 14:32

2条评论
未登录!
我踏月色而来1V 2024/6/21 18:32
可以看看《南渡北归》
回复:10年前就看过了,去年也发过贴还看过另外版本的。不过都没有这段记录2024/6/21 21:26
南山闲人 2024/6/20 15:00
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