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在花园里相识,是我主动打招呼,她应声附和。资料上的说明,她在隔壁的城市。不过后来在聊天中得知,她工作在这里。原来我们在同一个城市。
我们相互加了Q,有时会在工作间隙或午休时彼此问候。既然同在一个城市,自然少不了聊一些同城的鸡零狗碎或凡人琐事等。大概半个月后,我发出邀请,“这么近,改天有时间请你吃饭吧。”“最近在减肥,喝杯咖啡也行。”“好啊,看你什么时候方便?”“就后天吧。”她没有拒绝邀请。
到了后天,我去接她。不巧的是,我的A6亮起了黄灯,提示要去补压,开到4S店,原来是车胎破了要补。没办法,丢下车子打车回到公司,借了同事的马自达6,想着总归有车方便一些。来到她上班的地方,“我到了,你可以出来了,”同样是Q联系她。她是一家连锁家居企业的销售主管,上班时间还算自由。“下来了,”大概十分钟后,她出来了。
上班时间,她穿着深蓝色的职业套装,里面一件粉红色小翻领,配着一条紫色丝巾。说是减肥,但身材还是较为匀称,五官算不上精致,但化了淡妆,整体感觉还好,衣着打扮符合36岁的女性形象。她来到车子边,见我打开车门,她也坐了进去。“就去前面不远的星巴克吧,”她说。“好的,顺便吃个饭也行,中午饭点也到了。”“再看吧。”
同事的车子,虽说整体还算干净,但家里有孩子,难免饼干屑、餐巾纸等洒落。“你平时开车上班的吗?”她说。“是的,不过有时间也坐地铁,看情况。”到了星巴克,她说要喝美式“提提神”,我点了杯红茶拿铁,我用会员卡买了单。为了打破初次见面的小尴尬,我主动聊起了这两天东环高架上新能源车自燃的话题,从她飘忽不定的眼神中看得出,对这个话题兴趣不大。“你的车子有几年了吧?”她问。“是的,六七年了,”我没说这是借来的同事的车子。“你们做IT行业的平时加班多吗?“忙起来要加班,白加黑不分。””那是辛苦,不过你们行业薪水挺高的。”因为之前聊天中说过,我是从事IT行业的,“以前还可以,现在大环境不好,好日子不再了,满足温饱,工薪阶层吧。”
“我这人说话很直,不会藏着掖着,”她说。我心想,心直口快的人其实都是直筒子,这样的人只要认准脾气了,还是很好相处的,“那你说吧。”“如果我们相处,你会给我带来什么?你有什么打算?”“啊?!呃……这个,这个我还没想好。”她听后低下头,片刻眼神又看向外面,自始至终,眼神都没有交流直视过。话已如此,任何话题都无意义了,短时间的沉默后,我说,“中午了,一起吃个饭吧。”“不用了,公司还有事。”“哦,那我送你回去。”“没事,我打个车吧,也不远。”………
我生性愚钝,后知后觉,悟性太低。现在才明白,40+岁后真的是人生的分水岭。此刻的阶段,无论好与坏,家庭事业都处于动态稳定中。不过就在某个瞬间,突然发现已然过去了小半生,原来时光好不经用。回首浮浮沉沉的半生里,有世俗的成功,也有“不如人”的遗憾,但“失去了自我”是最大的遗憾。
于是,下半生想要“为自己活”,产生了“要找回自我”的冲动。或许,无意中走进了小花园,期待在花园里的每次相遇,是其中的冲动之一吧。
有时候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来花园里干吗?目的是什么?余生时间里,在这儿停留有什么意义?……已经过了毛头小子、饥不择食的阶段。对“交易”越发的无感,无兴趣更无性趣。但凡遇到“找大叔”,要求“大方”“爽气”“有经济实力的”等类似情形,或者一句话不入耳就认为“不合拍”,失去了基本的耐心和包容的人,会立马转身。
只会为“我愿意”或“为了彼此而愿意”的人停留。向往和期待的,是建立在良性情绪价值基础上的交往,是“谈得来、有感觉”的双向奔赴,是彼此的默契、理解、接纳和尊重——如此,在能力范围内,我愿为之倾情付出而毫无怨言。
我是一个自律性和自控性都很差、惰性明显,喜欢随遇而安的人,有时候习惯了被“推着走”,不到最后一刻不想离开。当某一天感觉到花园无趣,带来的是不舒服、负面情绪和精神负担,那也是提醒我,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人生尔尔,皆是过客。人过四十,要驾驭欲望,不能迷失了方向,更不可再“为情痴狂”。
√最后编辑于2024/6/27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