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婆婆想來也二十幾年了,那是我讀初中之時的夏天,不知是周末還是暑假,我騎著自行車車到處閑逛,在中學的路口看到壹面遮陽傘,這就是擺攤人的標記,我將車停在路邊,走上前原來是壹位頭發霜白老奶奶推著壹輛小櫃車在賣米線,至今仍記得婆婆慈眉善目,皮膚白裏透紅。婆婆笑著問我要不要壹碗米線,我說好,于是婆婆麻利地將壹碗泡開的米線扔進滾燙的開水裏,滾了約兩分鍾撈起,然後放上調料,有切碎的甜蘿蔔丁,炒好的花生碎,醬油,醋,味精等。當然還有米線的靈魂,高湯和肉醬,婆婆的湯和醬可真是不壹般,壹看就是用了時間和匠心熬的,肉醬用五花肉斬成的碎和姜豆瓣以及茴香砂仁鹽糖等香料在鐵鍋裏先炒後焖而成,做成的醬色烏漆發亮,香氣濃郁撲鼻,定是古法釀制而成。高湯用龍骨排骨姜片先放高壓鍋壓透,再放大鋁鍋內煤球爐上小火慢煨炙。爲何我要寫這位婆婆,是因爲婆婆在給我盛骨湯時,順便把壹塊帶著大塊肉的排骨放在了我的碗裏,這壹不經意的舉動不但讓我在當時米線吃的格外香甜,更讓我二十幾年還記得那唯壹一次在她小攤上吃飯的情形-人間的真人情味。
第三位婆婆的故事就是純粹美食了,故事發生地也不在家鄉,而是在千裏之外的天府蜀地成都。成都是壹座孕育美食的城市,此句話壹點兒也不假,自古至今,蜀人好滋味加嘴饞且刁的嗜好從未變過。本文的故事就是成都的壹個藥膳滋補美食-手撕雞。那是八九年前,我去成都旅遊,住在壹個巷子裏菜市場旁邊的酒店,下午出去逛吃在菜市場遇見壹位老太婆,只見她推著壹個三輪車,車上用玻璃做的櫉窻裏吊著四只白花花凝脂透亮的肥雞,我問婆婆這是什麽美食,婆婆說這叫手撕雞,滋補用的,我問多少元壹只,她說70,我說,半只賣不賣,婆婆說不賣,然後用收指著雞肚子說,這肚子裏有中藥,半只不賣,于是我只好買了壹整只全雞。然後婆婆把雞放在案板上,直接“拆了”,迅速撕成長條形,只見骨肉分離,金黃色的雞皮都糯化了。帶到酒店,我便忍不住“大快朵頤”了,果然不錯,雞肉很嫩很嫩,還能吸出湯汁,能吃出帶著草藥味的香,雞肚子裏放的是當歸,黨參,黃芪,枸杞,山藥滋補型藥材。雞的油脂將山藥烹煮的軟糯易化,吃完雞我嘴上壹嘴油,忍不禁用舌頭再舔壹舔。後來我了解到成都在湖廣填四川前的古蜀時就有壹道名菜-蒸雞,竟有文人作了不少贊美該肴膳的詩,不知我吃的手撕雞和古代的蒸雞有沒有淵源。
√最后编辑于2023/7/1 2:10